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4-6单元复习大全:全知识点精讲解析,加速你的学习进步!

知书网 分享 时间: 浏览次数: 点赞

《陋室铭》

重点句子翻译

1、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

这是简陋的屋舍,只因我(住屋的人)的品德好(就不感到简陋了)。

2、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。

苔痕长到阶上,使台阶都绿了。草色映入竹帘,使室内染上了青色。

3、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

谈笑、来往的都是博学的人,没有无功名的人。

4、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。

(在这里)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,浏览(珍贵的)佛经。

5,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。

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,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。

6.南阳诸葛庐,西蜀子云亭。

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,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。

7.孔子云:何陋之有?

孔子说:“有什么简陋的呢?”

课文分析

1、通过对陋室的描写,表达了室主人怎样的节操和情趣?

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。

2、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,以其立意鲜明,格调高雅,构思巧妙,意境隽永,韵味深长,文句精美而脸炙人口,久为传诵。那么本文的主题应如何概括呢?

本文通过对陋室情景的描绘,极力形容陋室不陋,表达高洁做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。

3、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?这样写的目的何在?

类比的写作手法。引出“斯是陋室”,而立意于“惟吾德馨”表明“陋室”也具有“名”与“灵”的性质。

4、文章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?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?

景色之雅: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。 交往之雅:谈笑有鸿,往来无白丁。 情趣之雅: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。 陋室特征:雅。

5、“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”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?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?

反面虚写。写出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。

6、“南阳诸葛庐,西蜀子云亭”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?为什么要这样写?

运用类比的写作手法。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“陋室”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,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。

7、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,用意何在?

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, 引用孔子的话论证“ 有德者居之,则陋室不陋 ”,突出了“惟吾德整”这一主题。

8、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,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?

都县有安贫乐道、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,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。

9、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?请举例。

床头屋漏、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。净洁无尘,以木板、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。

 

《爱莲说》

重点子翻译

1、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。

我唯独喜爱莲花,(它)从积存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(污秽)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。

2、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。

(它的茎)内空外直,不横生藤蔓,不旁生枝装,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,洁净地挺立(在那里 )。

3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

可以在远处观赏,却不能靠近玩弄(它)。

4.予谓菊,花之隐逸者也:牡丹,花之富贵者也;莲,花之君子者也。

我认为,菊是花中的隐士;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:莲是花中的君子。

5.噫!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。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。

唉!对干菊花的喜爱,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传闻了。对于莲花的喜爱,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? 对于牡丹的喜爱,人应当很多了。

课文分析

1、归纳主题。

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,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,对高尚情操的追求,对正直人格的仰慕,同时,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,表现出对趋附权贵、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

2、莲之爱(君子形象 )

  1. 生长环境: 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”,前句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、不随俗浮沉的品质:后句象征君子庄重、质朴,不哗众取宠,不炫耀自己。

  2. 体态香气:“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 ”是体态,象征君子通达正直、豁达大度、行为端正;“香远益清 ”是香气,志洁行廉,美名远扬。

3、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的哪些品质?

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

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,也不孤高自许:通达事理,行为方正,美名远扬,志洁行廉,仪态端庄,令人敬重而不敢轻悔。

4.作者借花喻人,抒情言志。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?把牡丹比作什么?把莲又比作什么呢?

  • 菊是隐逸者,逃避现实。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,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,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、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。

  • 牡丹是富贵者,贪图享乐。它雍容华贵,绚丽多姿,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。

  • 莲是君子,高洁典雅。它不染尘俗,就像胸怀磊落,行为正直,德名远播的君子。

5、本文以“爱”为脉络,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,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?

写菊、写牡丹是为了衬托莲,写菊为旁衬,写牡丹为反衬,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,同事又针砭了时俗。

 

《河中石兽》

重点句子翻译

1、尔辈不能究物理

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

2、是非木柿,岂能为暴涨携之去?

这不是木片,怎么能被暴涨的大水带走呢?

3、湮于沙上,渐沉渐深耳。

(石兽)埋没在沙层上,越沉越深罢了。

4、沿河求之,不亦颠乎?

顺着河流(即下游)寻找石兽,不是很疯狂吗?

5、众服为确论。

大家很信服,认为是正确的言论。

6、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。

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击(石前的)沙子,形成坑洞。

7、求之下流,固颠:求之地中,不更颠乎?

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,本来就疯狂,在原地深处寻找它,不是更疯狂吗?

8、然则天下之事,但知其一,不知其二者多矣,可据理臆断?

既然这样,那么天下的事,只知道表面现象,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有很多啊,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?

课文分析

1、比较三人各自的性格特征。

  • 寺僧:“阅十余岁”“募金重修 ”“ 求二石兽于水中 ”,说明寺僧毅力坚定而经验不足。

  • 进学家: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,自视清高而骄做自满,轻视他人。

  • 老河兵,有实际经验,沾沾自喜。

2、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,而寺僧与讲学家都错了呢?

  • 寺僧,只考虑了流水,没有考虑石兽、泥沙的关系

  • 讲学家,考患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,忽略了流水。

  • 老河兵:既有理论又有实践,.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

3、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?

告诉人们凡事要全而县体分析,不可主观臆断。

22138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