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湖心亭看雪》深度解读:张岱经典之作背后的故事与赏析!

知书网 分享 时间: 浏览次数: 点赞

《湖心亭看雪》简介

《湖心亭看雪》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,选自《陶庵梦忆》卷三。文章以精炼的笔墨,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。

原文

崇祯五年十二月,余住西湖。大雪三日,湖中人鸟声俱绝。是日更定矣,余拿一小舟,拥毳衣炉火,独往湖心亭看雪。雾凇沆砀,天与云与山与水,上下一白。湖上影子,惟长堤一痕,湖心亭一点,与余舟一芥,舟中人两三粒而已。
到亭上,有两人铺毡对坐,一童子烧酒炉正沸。见余,大喜曰:“湖中焉得更有此人!”拉余同饮。余强饮三大白而别。问其姓氏,是金陵人,客此。及下船,舟子喃喃曰:“莫说相公痴,更有痴似相公者!”

译文

崇祯五年十二月,我在杭州西湖。下了三天大雪,湖中游人全无,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。这一天天刚刚亮,我划着一只小船,穿着皮袍,带着火炉,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。树挂晶莹,白气弥漫,天、云、山、水,上上下下一片雪白。湖上能见到的影子,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,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,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,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,唯此而已。
到了湖心亭上,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,对坐在那儿,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,炉上的酒正在沸腾。那两个人看见我,十分惊喜地说:“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!”拉着我一同喝酒。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。问他们的姓名,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。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,替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:“不要说先生痴,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。”

赏析

此篇是张岱小品散文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篇。全文只一百五十九字,堪称字字珠玑。此文篇幅虽小,意境却阔大,表达的情绪也异常幽远。文章开头简单地交代时间与地点,接着便切入描写的对象雪。大雪三日,自有许多可以值得写的景致,作者却未像施耐庵在《水浒传》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”中那样极尽渲染之能,只用了“湖中人鸟声俱绝”七个字加以概括、烘托,简洁得近乎吝啬。用字虽少,却有广阔的审美想象空间。加之从雪后之景起笔,宁静、空明的景致传达出清凉、孤寂的意绪。在这样的环境中,作者内心的情感也一定不会热烈、欢快到哪里去。这种自然氛围和内心情绪,奠定了全文纯净、明洁的色彩和清冷孤寂的基调。

作者简介

张岱(1597-1679年),又名维城,字宗子、又字石公,号陶庵、又号蝶庵居士,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,寓居杭州。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家、史学家,出生仕宦世家,少为富贵公子,过着游山玩水的“风雅”生活。明朝亡后,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,后来“披发入山”以消极避世表示其民族气节。明亡后,专心著作,他在明末清初堪称大散文家,其小品文声誉极高,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,他爱繁华,好山水,晓音乐,戏曲,明亡后不仕,入山著书以,他的小品文,多为描写江南山水风光,风俗民习和自己过去的生活,常追忆往昔之繁华,中流露出

西湖雪景:湖心亭的静谧时光

西湖,这片古老的水域,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和故事。而在冬季的雪中,它展现出了另一种静谧和美丽。特别是湖心亭,成为了欣赏西湖雪景的最佳地点。

西湖的雪中之美

崇祯五年的冬天,大雪纷飞,西湖的水面上覆盖了厚厚的雪。湖中的游人和鸟声都消失了,只留下一片宁静。这种宁静,仿佛是大自然的馈赠,让人心灵得到了净化。

湖心亭:雪中的静谧之地

在这样的日子里,湖心亭成为了欣赏雪景的最佳地点。从远处望去,湖心亭如同浮在雪中的一座小岛,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。而当你走近,可以看到湖心亭上挂满了晶莹的雾凇,每一片都闪闪发光,仿佛是大自然的艺术品。

雪中的偶遇

在湖心亭上,偶尔会遇到一些同样来欣赏雪景的游人。他们或坐或立,静静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,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停止了。而当你与他们交谈,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感悟,这些交流,让雪中的湖心亭更加温馨。

思考与感悟

西湖的雪景,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,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。在这样的环境中,人们可以放下繁忙的生活,静下心来,与自己对话,与大自然对话。而湖心亭,正是这样一个让人静心的地方。

221381